top of page

環境教育活動

(           /          )

(           /          )

活動報名

請下載以下的報名表格,填妥後傳真至 3013 9530 或電郵至 enquiryfootprint.org.hk。我們將於一星期內以電話作初步的回覆。

生態旅遊報名表格       WORD / PDF

 

講座及工作坊報名表格  WORD / PDF

 

如欲查詢,則請致電至 8117 5002,或於意見欄中(聯絡我們)輸入問題,我們會盡快回覆。

Ecotour
我們的生態旅遊
我們的生態旅遊 

生態旅遊乃本會重點環境教育活動項目。生態導遊會在活動中,深入淺出地介紹各種關於生態和大自然的知識。我們特別著重參加者與大自然的關係,鼓勵參加者用心感受和接觸自然環境,讓參加者輕鬆地在大自然的神奇教室中欣賞和學習。本會生態旅遊的其他特色如下:

 

  • 原則:自然足印的生態旅遊嚴格確守生態旅遊的最高守則-「除了腳印,甚麼也不可以留下;除了回憶,甚麼也不可以帶走」,盡量減少活動對四周環境造成的影響。

  • 深入:每位生態導遊帶領不多於25位參加者進行考察,以確保講解質素及減少對環境的滋擾。(如人手許可,本會更會進一步降低每位生態導遊帶領參加者的數量)。

  • 資格:本會所有生態導遊均為大學生及大學畢業生,大部份主修地理、生物或環境科學,並已接受近100小時的訓練及通過考核。

  • 經驗:本會自2002年起提供生態旅遊導賞服務,至今已有4年經驗,總團數接近300團,當中大部份為學校的生態旅遊團。

  • 彈性:本會可因應不同的活動主題,對生態旅遊的內容作出調節,亦歡迎有關負責人與本會討論活動的詳細安排。

  • 非牟利:本會為非牟利機構,所有導賞服務費用只用於發放生態導遊津貼、籌辦大型環境教育活動及行政開支。

生態旅遊路線:大埔滘 |東涌河 / 東涌灣 |馬屎洲

生態旅遊 

甚麼是生態旅遊

 

在2003年SARS期間,香港曾牽起一片生態旅遊熱潮,近兩年雖然逐漸變得淡靜,但「生態旅遊」仍不時被政府引用作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手段。有不少人認為生態旅遊與郊遊無異,但這概念其實並不正確。一般而言,生態旅遊應包括以下各種特徵:

  • 到相對未受干擾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區域旅行

  • 有特定主題,以學習、體驗或欣賞自然景物、野生動植物及當地本土文化為目標

(轉載自《綠色香港-生態欣賞與認識》)

 

而在旅遊的同時,應能做到…

  • 為當地的原住民創造就業和社會發展的機會

  • 環境及資源保育,盡量減少旅遊對四周環境的影響

 

由此可見,生態旅遊是一個多元概念。當中的重點是要增加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感情,以及對當地文化的關注。因此,純粹到郊外遠足行山,並不是生態旅遊。首先,生態旅遊是有主題的,有一定的目標。而在旅遊的同時,亦必須確保不會對當地生態構成影響,例如只在小徑上行走,不遺下任何垃圾等。「除了腳印,甚麼也不留下;除了回憶,甚麼也不帶走」,正點出了進行生態旅遊時最重要的原則。其實由動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很大的寶藏,值得我們珍惜。只有透過細心觀察和欣賞,我們才會發現大自然中的有趣和可貴,從而對大自然產生關愛之情。生態旅遊正是使人們更懂得欣賞大自然的手法。

 

生態旅遊的人文因素

 

對香港人來說,談到生態旅遊「理所當然地」會聯想起大自然,但其實「為當地的原住民創造就業和社會發展的機會」也是生態旅遊重要的一環。「創造就業」比較容易辦到,例如我們到訪新界一些鄉村,於村民經營的士多吃東西,便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和創造就業。相對而言,要「創造社會發展的機會」的技巧便更高,不是那麼容易做到。由於生態旅遊著重參加者「關心當地的本土文化」,因此「本土文化」應該在社會發展中擔當重要的角色。在上述例子中,鄉村士多售賣的物品其實很可能也是來自城市,與當地文化無甚關係,那就未必能真正促進社會發展了。

 

生態旅遊的人文因素在香港境內的生態旅遊並不明顯,是因為香港並沒有明顯的原住民或鄉郊文化,但在許多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地方(例如巴西和巴布亞新畿內亞的熱帶雨林內),當地數千年來都有原住民在那裏居住,有著獨特的文化,並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諧共存。尊重和認同這些原住民的睿智,與欣賞當地的自然生態同樣重要。

Talk
環境教育專題講座及工作坊

本會有多個環境教育專題講座,認識各種環境保護議題,部份主題更可設工作坊或體驗活動,更進步了解及運用知識,加深印象,適合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。主題包括:

 

  • 生態足印

  • 節能熱談

  • 低碳生活

  • 全球氣候危機

  • 可再生能源

  • 簡約生活

  • 林木生態

  • 香港水資源概況

  • 香港可持續發展的迷思

  • ​環境影響評估

專題講座及工作坊

簡約生活

  • 消費主義?簡約生活?究竟我們有沒有選擇?怎樣在消費與環保取得平衡?其實只要多留意、多關心,環保生活就在眼前。對於初接觸消費文化的學生來說,此講座絕對是他們踏上簡約生活之路的起點。

  • 對象:小一或以上
    (此講座可配合真.識.碳工作坊)

 

節能熱談

  • 本講座圍繞全球能源概念、化石能源利用及問題、節能的概念及原因、以及在日常生活推行的方法。

  • 對象:小四或以上

 

低碳生活

  • 近年有越來越多人提倡「低碳生活」(low carbon life),希望可以扭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的趨勢。究竟甚麼是「低碳生活」?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? 我們將在講座中探討。

  • 對象:小四或以上
    (此講座可配合真.識.碳工作坊)

可再生能源

  • 能源是現代人生活的必需品,但它究竟是從哪裏來的?「可再生能源」與「不可再生能源」有甚麼不同?為何我們要選擇「可再生能源」?各種「可再生能源」的應用原理又是怎樣的?以上問題,將在這講座中為你解答。

  • 對象:小四或以上

香港水資源概況

  • 香港雖然雨量充沛,但每年仍需要大量購買東江水。本講座會介紹香港現時的水資源概況,並帶出節約用水的重要。

  • 對象:小四至中三

 

生態足印

  • 人類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,對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,究竟我們的地球能否承受?生態足印的概念正為這個問題帶來一個宏觀性的見解。此講座旨在介紹生態足印的概念,以及相關的地球資源短缺問題、成因和解決方法,從而讓聽眾反思現時的生活模式。

  • 對象:中一或以上
    (此講座可配合真.識.碳工作坊)

 

全球氣候危機

  • 氣候反常是否自然現象?本講座將介紹地球現時面對的氣候問題、成因(溫室效應)、以及如何改變這種趨勢。

  • 對象:中一或以上

林木生態

  • 香港雖被稱為石屎森林,但其實在很多郊野地方也生長著茂盛的樹林,並孕育著不同的動植物。此講座介紹樹林生態學的概念,如樹林分層、植物分佈及森林演替,亦會介紹香港最大的林木保護區:大埔滘自然護理區。

  • 對象:中一或以上
    (此講座可配合大埔滘林木生態之旅)

香港可持續發展的迷思

  • 「可持續發展」已成為政府和各機構的時髦用語。但究竟甚麼是「可持續發展」?本講座將深入淺出地介紹這個概念,討論香港政府現時在政策上及執行上是否真的能做到「可持續發展」,以及個人如何為「可持續發展」作出貢獻。

  • 對象:中四或以上

環境影響評估

  • 香港近年有不同發展項目,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成立為工程所產生的環境影響把關,但部份工程的環評報告具爭議性,如龍尾興建人工泳灘及港珠澳大橋工程。此講座增加環評程序的認識及漏洞,並了解不同發展及環保議題的影響。

  • 對象:中四或以上
    (此講座可配合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坊)

 

bottom of page